12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有幸邀请到了为中意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意大利汉学家傅马利(Pier Francesco Fumagali)教授到我院交流。傅马利教授是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前副馆长、东方部主任、米兰圣心大学教授、意中基金会资深理事、浙江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著名的汉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促进意大利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本次沙龙由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菲律宾研究中心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朱峰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林金水教授、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金国平教授等人应邀作为与谈人出席。
主持人朱峰教授首先就本次文化沙龙主题进行说明,指出本次活动聚焦于以利玛窦和艾儒略为代表的中意文化交流。朱峰教授就海外教育学院进一步致力于中外文明文化交流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做出期望。同时,借用今年世界中文大会的外方代表马西尼校长的致辞引出傅马利教授和梵蒂冈图书馆的重要地位,来邀请主讲人傅马利教授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傅马利教授首先对受邀来到福建师范大学表示感谢,并提及30年前开始在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学习,师从多位导师的汉语学习经历,并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山水的喜爱与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傅马利教授就著名的昂布罗修图书馆(Biblioteca Ambrosiana)进行发言,谈及昂布罗修图书馆(Biblioteca Ambrosiana)涵盖图书馆、画廊、学院、博物馆,自17世纪建成以来,一直是文学、科学、艺术的交流中心,并结合早先学习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后又学习中文的经历,以昂布罗修图书馆及其珍贵馆藏为例,介绍了这座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图书馆在世界文化史和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价值。其次,傅马利教授,指出中意文化交流以及中意双方国际关系日渐紧密,中国许多城市与意大利城市结为姐妹城市。同时,也提到了意大利的一些重要城市,如米兰、威尼斯等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此外,他还指出布雷西亚的工业在欧洲是非常发达的,是艾儒略的出生地,意大利在语言、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多元性,以及意大利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既是文学家又是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的人物,像马可波罗等,他们为中意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地位都很重要。最后,傅马利教授就利玛窦与艾儒略绘制重要的文献资料点明关注现代语境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林金水教授讲述利玛窦与艾儒略相关研究、人物生平及贡献。林教授指出艾儒略在华39年,其中25年在福州,并葬于福州北门外十字山,与福州颇有渊源。林教授曾向福州市政府呼吁保护艾儒略墓地并得到重视,最终墓地移至北关。值得注意的是,林金水教授在本次讲座中首次展示了非常重要的关于利玛窦研究的政务文件,引起了现场学者们的关注。
金国平教授就利玛窦与艾儒略的研究进行了多个方面的补充说明,其提及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目前正在整理出版艾儒略的史料集,已搜集到8万多相关史料,有望解决艾儒略墓地具体位置等问题。此外,金教授还指出利玛窦的地图绘制可能有他人协助,因其地理知识有限,且耶稣会重视档案资料,欧洲应存档但目前未发现利玛窦第一张地图,推测可能存在分工,利玛窦的地图可能是集体工作成果,手稿中存在多种文字也引发了对其绘制工作的疑问。傅马利教授展示出几幅地图,并据此进行了解释。另外,他还提到杨廷筠墓与西方地图绘制可能存在关系,以及出版史料中关于地图绘制的记载等内容。
本次沙龙中大家就“中意文化交流——以利玛窦和艾儒略为代表”这一课题进行了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来自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历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的各位老师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们与现场专家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傅马利教授向福建师范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赠送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