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水到渠成 ”华语教学一二三

发布者:黄彬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42

“未雨绸缪 水到渠成 ”华语教学一二三
 林西锦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付出努力,付出努力就会出成绩。上过公开课的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备课的时候花比平时更多的心思,开课前的一段时间更注意学生课堂上的训练,讲课的时候也比平时更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公开课上,多了许多的眼睛在看你的教学演示,多了许多的耳朵在听你的指挥讲解,多了许多的心眼在留意你的课堂教学,谁不想在公开课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为此,课前的准备自然卖力许多。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公开课呢?这里我把在吕宋年会上公开课的体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细心备课,全面顾及

磨刀不误砍柴工。细心的备课,全面的顾及,不仅能让老师在课堂中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这一点相信老师们心里都很清楚了。我个人认为还要加一点,就是备生活。


1、备教材

定了课题和课型后,就要真正投入到公开课的教案准备工作中去。关于华语教材如何备?从每一册、每一个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到生词、句子、语法、实际应用的教学步骤,菲律宾华教中心在理论和实践经验中都给出了系统的指导。其出版的教案集、教师手册都给我们华语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先认真阅读课文、教师手册,理出课文的线索、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公开课上我教的是菲华课本第14册第8课《一副春联的故事》,课文利用中国明朝的解缙小时候妙对春联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和春联以及中华文化中谐音的运用。这是一篇典型的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的好短文,我们要找出中华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才能分析课文结构、安排课堂教学的步骤。动笔写教案前,要先对整份教材提纲挈领,做到心中有数。至于教案集,我建议在完成教案之前先不要看。每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写教案的风格也不同。太早参考别人的教案很容易被定向思维,束缚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别人写的教案再好也是别人的,要想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案,还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发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设想要躬身亲为。教案集可以在自己写完教案后再参考比较,学习借鉴。特别强调一点,老师们设计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把第二语言教学“精讲多练”这一原则贯穿整个备课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给人感觉应该是不停地操练,从机械的操练到有意义的操练,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铺垫,最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向实际生活的交际中去。


另外,我们备教材的时候不要忽略了综合练习。菲律宾华教中心的教材每一册书都配有一套综合练习。综合练习里的题目不仅紧扣课文内容,很多题目还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只是在每堂课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而没有在课堂中融入操练,是不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印象的,这显然是浪费了很好的资源。备课时把综合练习里出现的题目融合到课堂中去,从生词教学开始就让学生不断地操练,到了复习课,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答题便得心应手了。


2、备学生
自己的学生到底是什么程度?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要学习的内容?这是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处在学生的位置想:老师这样教我听得懂吗?好理解吗?能接受吗?我希望老师怎样说我更好明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特别是刚刚带班的新老师,对学生的程度一点也不了解,对我们自己的教学效果也知之甚少。我的建议,除了平时可以利用课间和学生多交流外,每教完一个单元都要给学生适当的练习或者测验。通过测验来了解学生的程度,也测验一下自己的教学效果。老师教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得懂,是不是都掌握了,还是老师边教学生边忘,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们都需要逐步地去了解,去熟悉,去适应。况且菲律宾的学生学华语没有什么升学的压力,如果我们课任老师再不对学生提点要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自觉地去念华语的。

当然,我们指望学生适应我们的同时,更应该花点心思让我们去适应学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一个集体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比较安静的学生,也有比较好动的学生。所以,座位的安排也要有所讲究,比如:爱讲话的学生一定要分开,否则会影响到周围甚至是全班的学生。成绩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混合坐,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这样更能有效的促进他们的学习。


3、备生活

学生学习华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用华语交际。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除了参照教案集、教师手册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时刻不忘联系生活,把生活中常用的句子融入到词语教学中去,融入到课文教学中去。在《一副春联的故事》中课文提到了中国春节的习俗。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华人后裔,不少家庭现在仍然保持着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老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把家里每年过春节的气氛带到课堂上来。放鞭炮、吃年糕、写春联、倒贴福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春节的印象就很深刻了。中国人过春节就像菲律宾过圣诞节一样,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用讨论的方式打开学生的话匣,让他们畅所欲言。再比如菲华课本第14册第10课《蛇宝石》中出现了两个生词:呆、位置。这两个生词是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没有直接的联系。课后的熟读词语中也没有相关联系的短语出现。但是想想我们的课堂上,有些学生常常会坐不住,甚至走来走去。写教案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实际在词语教学部分补上一句话:呆在你的位置上,不要乱动。同时,口令一旦形成了,在以后的课堂中,就应该统一口令不要随意改动,发现学生走动,就说“呆在你的位置上”而不是“坐好”“别乱走”之类的,让学生在不断强化中,下意识地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不同的课文都涉及到生活的不同方面,这需要老师们细心的发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的课堂教具已经不只限于实物、挂图,更可以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比如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于学习,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副春联的故事》课文中解缙前后写了三副春联,而每次出现的新的春联都只是在前一副春联后加上一个字,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做出的动画效果,在课上每点击一次鼠标图片自动添加上新的春联里加上的字,明明白白的地把解缙如何用春联跟财主斗智的整个过程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用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轻松地解决了很多需要老师反复讲解的复杂问题。再以菲华课本第14册第9课《神笔马良》为例,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观赏动画片《神笔马良》,接触立体而强烈的视听感受。比如:“马良看得出神,不知不觉走进(画馆)去”,对“出神”“不知不觉”这些词,学生看了动画片中马良的动作神态就更容易理解了。同样“风大浪高”是什么样一种场景,让学生自己在观赏动画片中直观的感受,不比老师单调而复杂的讲解来得更好吗?


课件是相当好用的一个工具,在课堂上点击一下鼠标,就能显示一页的板书,为课堂教学赢回了不少时间。同时也拓宽了黑板有限的书面展示空间。可以找更多的图片,动画给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一个步骤,一次点击,更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个台阶的走。而且制作课件是一劳永逸的事,第一年辛苦,以后年年都受益,何乐而不为呢?相比起以往的词卡、句卡、图片、纸张,这种无纸化的教学工具回收率、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从环保角度看,也是很科学有益的。这是题外话了。但是也要注意,教具过多过杂,也很容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哪里用实物,哪里用图片,哪里可以练习他们的生活,哪里可以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体会……用哪一种方式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这些在备课中都应该考虑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各种形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我所用,让华语课堂展翅飞翔。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华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主动提问,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比如在处理生词的时候,我们常常是让学生看课后的英文注释,然后到了课文教学的时候再让学生随文释意。但有些英文注释也有偏差,甚至影响学生的理解。菲华课本第13册中有一个生词“大胆”,学生看完之后的竟然理解为 “没有头发”。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看完英文翻译之后用自己所学的华语阐释,借此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对生词的理解程度并对误解词汇进行修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时候,对同一个生词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开口,主动思考,而且主动尝试合作学习,又把前后所学的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此外,把握学生的好胜心理,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也很重要,比如课堂上在男女生之间、小组之间可以常常开展一些竞赛,也可以建立积分制度,给每位主动回答的学生适当加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


四、和学生培养默契,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

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平时就要按照公开课的要求,规范的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平时训练起,这不仅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储备(改:基础),也培养了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默契。在每堂课的讲练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这些信息:每节课老师都是怎么上的,按照什么样的模式上,分成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让老师给我加分。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对老师的指挥就有了正确的(改:相应的)条件反射,老师会觉得你的(删除)课越上越好上,越教越上手。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和学生培养出默契,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真正到公开课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不过,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每一堂都上公开课。所以真正上公开课时,老师们还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反差。年会的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几十上百,这种场面是学生没有见识过的。怯场的心理老师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老师只要准备充分,自信满满,依然可以很自如的上好公开课。但学生则不然,吕宋年会的公开课上,我绝大部分的学生连手都不敢举了,话都不敢说了,这一点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平时的训练帮了我很大的忙。我第一次用课件上课的时候,第一次使用教鞭的时候,第一次让学生听读课文的时候,第一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他们是那么的意外,那么的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这些在平时没有很好的训练,没有习惯成自然,可以想象在公开课的时候,老师在台上鸡同鸭讲的情形!学生都熟悉了我的上课步骤,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虽然他们当时过于紧张,但还会下意识的听我指挥,配合我,让我顺利得(改:地)完成了公开课的教学!


五、及时巩固,补缺补漏

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自己课备得挺细致,课堂教学也按照教案操练得很完整,可学生的吸收很有限,明明已经一讲再讲的知识点,下了课学生又还给老师了。公开课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公开课与平时的诸多不同,像紧张心理、突发状况等等,这些都会在学生吸收知识中形成障碍。所以复习巩固必不可少!我们要针对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及时给学生复习巩固,做到学过的知识不能忘、不会忘、忘不掉,而不是边学边忘,学多少忘多少。除了在每堂课下课前几分钟给学生复习巩固当堂所学外,还要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把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再次重温。每个单元最好都要布置适当的测验或者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这远比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强多了。如果每一册的知识都要等到期末大考时才重温,那注定要事倍功半了。


另外,学过的生词、句型在生活、课堂用语中需要时,应该及时使用,达到反复提醒学生的目的。比如菲华课本第13册第1课《祝你取得更大成绩》中(删掉),课文中有“用勤奋来弥补不足”一句,也许当时学生不是很理解“弥补”的意思,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会不湿鞋。平时就可以常常说给学生听,总有一天学生会恍然大悟,体会出它的意思。还有前面提到过,教学用语要统一,既然学生学了这一句,那老师就要坚持使用,反复提醒。


六、扎实基础,殊途同归

每天两个小时的华语课堂非常的有限,学生学习华语的热情也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而论,菲华子弟很多学生对华语没有兴趣,有的是迫于家长的要求,被迫无奈,对学习华语更是(删掉)充满了逆反的心理,以致于我们的教学成效到了学生手中就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把学习华语的趣味都找回来。可以融各种行之有效的华语活动于学习生活中。比如华语电视剧《流行花园》在菲热播期间,我们就可以趁热打铁,抓准学生的心理,教他们唱喜欢的《流行花园》的主题曲。平时如果有机会和学生相处,可以放精彩的华语电影给学生们看,在剧情的吸引下,学生也会努力的学着听懂华语。


在华语教学中,我常常会回想过去我们学习英语时的情形,回忆英语老师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毕竟都是第二语言教学。记得当初很多英语老师都要求我们不断的背诵课文,背诵大量的文章,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增强我们的语感,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这个办法行之有效,但可能会增重学生的负担。老师们也可以参照自己学生的程度试用这个办法。比如一天背诵一小段,把大篇的文章分解,小口小口的喂给学生。或者选择每篇课文适当选取一段(改:选择课文中的某个段落),让学生熟练背诵。华教中心的教材每篇课文课后都有对话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两两配合背诵完成。


华语教学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应该借鉴一下雷锋的钉子精神,发展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学好华语。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上我只是一名新丁,但这短短的几个月教学就让我有深刻的感触。假如我们都能把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来上,就能收到未雨绸缪、水到渠成的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