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刻板效应,用信任为学生树立信心

发布者:黄彬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137

拒绝刻板效应,用信任为学生树立信心

           张明珠


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谈到军人,就想到威武、纪律严明;谈到商人,就想到锱铢必较;说起教授,就想到白发苍苍、文质彬彬;说起当官的便想到大腹便便、前额发亮;老年人说起年轻人就认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而年轻人说起老人年则认为保守稳重、经验丰富……心理学上把这种在人们头脑普遍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物的固定的、笼统的印象称为刻板效应,也称为刻板印象,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刻板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首先,正所谓“物体以类聚,人以群分”,属于同一种族、从事同一行业的人总会体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所接触的“部分”,去推知所属“全体”的特性;其次,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每个人进行深入的交往,借助刻板效应可以更快地认识某类人。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问员时,往往优先考虑女性,原在在于: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女性比较善良、力量单薄、更少具有攻击性,因此女性访问员较男性访问员更容易降低人们的防卫心理,也就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工作。虽然刻板效应具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对某一群体的笼统的看法,如果我们以这种笼统的看法来看待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却忽视了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如,一说起法国人,人们就认为是“浪漫”的,但现实中难道每个法国人都是浪漫的吗?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刻板效应也同样存在。例如,我们总倾向于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什么都好,或许是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吧,即使是这样的学生犯了错,也更容易被老师原谅;而换作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呢,倘若哪次考试突然考好了,也容易被怀疑是偷看,学习过程中犯了错也更容易引起老师“翻旧帐”或“大动干戈”。而在学生眼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以发展眼光来看待学生、信任学生,就容易造成偏见,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信心,也影响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位老师在批改一名学生的作文时给了个大大的“?”,原因是这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平时也经常拖欠作业,而这篇作文文字优美、流畅,不像是该生可以达到的水平。结果开家长会的时候,该生的母亲来到学校,跟这位老师说,那篇作文确实是那名学生自己写的,这令老师非常懊悔,试想,当那名学生拿到批语为“?”的作文时,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多么失望啊!这位老师之所以犯了这样的错误,正是因为平时已经习惯了该生的一贯表现,并且形成了刻板印象,因此在学生取得突破的时候,仍然以原来的标准进行评价,造成了偏见。


可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克服刻板印象,往往会变成“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相反地,如果我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信任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小永,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交作业。华语作业本来就很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都在课堂上完成,唯一的作业就是要他们抄写生词三遍,但他却屡次不能完成。有一次他又没交作业,那天我把他留下来,要他做完才回家。这时他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有事,可不可以明天再交?”我头脑里的第一反应是:又是找借口。于是,我说:“不行!你每次都说明天交,老师也都相信你,可是你到了‘明天’又说明天。这样要老师怎么相信你,今天一定要做完才能回家!”他再次恳求:“老师,我真的有事。要不这样,我生词抄写五遍,明天再交。”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既然他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多罚写两遍,那么我就再相信他一次。第二天,我一到教室,小永就拿着一张作业纸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是我的作业!”我一看,确实工工整整地抄了五遍,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态度,并且在课后鼓励他,只要他肯努力,老师相信他一定会进步的。从那以后,我发现小永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好了,成绩也一点一点地提高了。


另一名学生小陈,考试从来都是不及格,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讲话,但据我了解,他的华语基础还不错,只是太懒,对自己又缺少信心,因此放弃了华语。对于小陈,我经常鼓励他,以小纸条、谈话、作文的旁批等各种方式告诉他其实他华语基础不错,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即使他一再跟我说“老师,我学不好”,考试也经常一塌糊涂,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向他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直到后来,小陈在作文里写到:“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要努力学习了,上课不再睡觉了!”这令我很感动,虽然他有时还是老样子,但有的时候确实很认真地听课、积极发言。每次小陈表现好的时候,我都及时表扬他,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上课时睡觉的时间减少了、发言的次数多了,这对小陈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以优秀生的标准来评价他们,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永远是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差生” !殊不知,所谓的“差生”很多时候是被叫出来的。当老师的如果不相信学生会有所转变,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为他们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会觉得自己是“差生 ”,最终陷入“习得性无能”的深渊,破罐子破摔。


我很欣赏某位老师的观点:学生一个希望,他将还你一个成功;给学生一份期待,他将还你一个奇迹;给学生一份信任,他将还你一个惊喜。是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多给学生一份信任,尤其对后进生来说,老师的这种信任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